寻访山坡坡上的“科学家”
时下,正是蓝莓上市的季节,湖北各大果蔬市场里,蓝莓供应充足、新鲜可口,颇受欢迎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近日,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从湖北省科协了解到,湖北蓝莓产业的从无到有是该省借助科学家力量,实施强县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——“湖北的蓝莓产业能够做起来,与一位“80后”科学家密切相关,这几个月他都在孝感、随州一带的田地里”。走,瞧瞧去!
?
杨夫臣(左三)在湖北安陆鑫民蓝莓基地做技术指导。廖鑫摄
“找科学家?省农科院的?你说的是杨专家吧?”跟着村民往山上走,果然就找到了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杨夫臣。
半白短发,皮肤黄里带黑——准确地说,是那种长年暴晒沉淀下来的褐色。如果不是身边人介绍,很难看出他的真实年龄,他年纪其实不大,还是个“80后”;如果不是那副架在鼻梁上的窄边眼睛,一般人很难把他和“科学家”联系在一起。
一旦听到这样的“怀疑”,湖北安陆市赵棚镇农民周义华就会激动地反问:“要是杨专家都不是科学家,那谁是科学家?!”
6月2日下午,湖北安陆市,鑫民生态农业公司的蓝莓基地里,周义华远远就认出了杨夫臣,她疾步赶来向“杨专家”打招呼,并翻出手机里的一张天牛图片询问,这个虫子老是在蓝莓地里出现,要不要想办法消灭它?杨夫臣认真地回答,天牛危害不大,不用担心,有害的是蠹蛾类。
周义华告诉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:“十多年了,不论问题大小,杨专家都耐心地指导我们,一有拿不准的事我们就请教他,听他的,管用!”
“去年,蓝莓闹果蝇,危害严重,我们半夜给杨专家打电话,请求他施以援手。杨专家第二天立刻赶往基地住下,从蓝莓开花到采摘结束,不断地做调查,最后罪魁祸首——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被找到了,摸清了它们在晴天的上午9点以前和下午5点以后就出现,他试验出诱杀果蝇的糖醋液配方,指导我们在蓝莓园子里挂糖醋液来物理防治,并告诉我们果蝇出现的时间和用生物药防治的办法,最终消灭了虫害,给我们减少损失200多万元。”鑫民公司负责人叶小六倒豆子一般介绍杨专家的“神”。
湖北广水观音村党支部书记熊永俊一见面,就让我们尝尝刚摘下来的蓝莓,“要一把一把地吃才好吃!”这个村地处三县交界之地,历史上曾穷的叮当响。致富能人熊永俊返乡后,找到湖北省农科院,在杨夫臣的悉心指导下,种植了2600余亩的林果类农产品,其中300多亩蓝莓格外亮眼。逐步发展起来的农旅产业,为村民提供大量就近就业岗位,加速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步伐。
熊永俊说:“多亏了杨专家晴天一身汗、雨天一身泥,深一脚浅一脚地指导我们,让我们找对了路子,不然的话,我们的蓝莓产业怎么做得起来?”
蓝莓种植大户唐希樱说得更恳切:“杨专家救了我的命!”2019年,热心农业的唐希樱从江苏出发,带着几乎全部身家——800万元来到湖北公安县,投资了一家名为怡番莓的农业公司种植蓝莓。辛辛苦苦流转土地、平地、栽培、管护,到了挂果期,却发现种出来的蓝莓树呈现枯黄病态,果实稀疏,看不到希望。
近乎灰心的唐希樱找到杨夫臣“求他帮忙”。杨夫臣吃住在基地,拿着铁锹,带着农民,挖树看根查土,发现全是老根,而且土壤积水、粘重,“这就是蓝莓长不好的病根!”他们根据现场实地情况,制定了“三改”方案,平地种植改为抬高种植垄、全园撒肥改为点式精准改良、人工除草改为全园覆盖防草,使蓝莓苗木当年种植成活率在98%以上,长势旺盛整齐,第二年产量达10吨,第三年收回成本,创造了平原地蓝莓“1年种植2年挂果3年丰收”的成功案例。
唐希樱说,如果没有杨专家的“起死回生”,自己还不上债,都不知道怎么活了。
湖北地处亚热带,全省除高山地区外,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气候类型和土壤性质并非蓝莓的最佳适宜产区。以杨夫臣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通过引进适宜品种、改变起垄方式、改善土壤性质、创新生产管理新模式等办法,愣是让酸甜可口的蓝莓鲜果成为上千户农户和企业的“甜蜜事业”。
如今,湖北蓝莓产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七名,其中杨夫臣团队负责指导推广的蓝莓种植面积占了湖北的三分之一,产量占了一半。在湖北的蓝莓行业里,一说起“杨专家”,企业和农户几乎都知道。
“农民是真爱科学家,相信科学家。”熊永俊告诉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,在他们村里,老百姓不知道什么SCI,只知道“听杨专家的就没错。”
“你们也要发顶刊吗?”“肯定是想发,搞科研的哪个不想发顶刊呢?”站在广水市观音村“猫狗山”山顶上,俯瞰一大片、一大片成熟的蓝莓园,以及满山遍谷体验采摘的游客,杨夫臣转而对记者说:“您看,我的论文、我的影响因子就在这些山坡坡上,它们看得见摸得着,还好吃得很,你说是不是也怪叫人喜欢的?”
标签: